年初微信公开课,张小龙形容小程序的2017年“风风雨雨”。话音降落后的一年之内,这个词就不再适用小程序。
“微信小程序的流量红利期就在2018年,如果创业者今年抓不住,这个机会就和你没关系了。”“所有曾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过的东西都可以在小程序上再做一遍。”
类似的观点,每隔一段时间就在创业者群体中轰炸一遍,尤其当支付宝、百度、头条等大厂在2018年密集推出小程序,这给陷入流量增长瓶颈的创业者带来希望,但也更加恐慌。
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,一些产品APP与小程序的体量已经各占一半。
此前,我们跟微信小程序团队做了一次深入交流。他们的总体态度是,很少关注流量问题,外界所说的流量红利,甚至有观点认为小程序引来的用户年龄普遍偏大,微信后台并没有这样的数据支持。
他们更关心,小程序是否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解决方案,是否还有哪些场景没有触达。
更早前的一次交流中,GGV管理合伙人符绩勋认为,小程序的价值还没有完全被挖掘,但他认为不能够太早去实现。“因为这样会把整个生态掐死。”
以下与小程序团队的对话,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小程序。
问:2018年1月,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说,小程序在2017年有过有一些风风雨雨,当时是怎样的状态?
小程序团队: 公号和其他领域有很多连接的可能性,为了满足这个需求,我们做了小程序,真的是希望帮助用户解决问题。过程中是有一些理解的偏差,风风雨雨可能是认知的过程。目前,有些很漂亮的小程序正生长出来,这就是我们希望做到的。
张小龙在这栋楼里办公
问:创投圈很多人说2018年是微信小程序的流量红利期,你们是否观察到这一现象和趋势,如何理解?
小程序团队:小程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态服务载体,从用户使用上看,小程序地域分布均衡。我们理解,流量红利是说生态成熟了,可以帮助很多服务提供方开发小程序,生态成熟也带来一些商业机会。
问:可以帮助小程序在存量流量市场更精准地找到目标人群?
小程序团队:微信团队很少关注是否建立了流量市场,我们的出发点是,现有解决方案对用户是否便捷,要不要找到更好的帮助用户实现触达。如果做到了,就认为是新市场。我们关心的是,这个市场会不会被吹得太大。
问:小程序终极愿景是什么,是成为连接线下的桥梁吗?是否会和腾讯企点等To B业务进行资源整合?
小程序团队:小程序是开放的,不会强制开发者去用什么,但整合一定会有。我们从用户和开发者便利的角度出发,整合的本质是提高开发效率。
问:现在可以实现一端开发、多端运营?
小程序团队:一端开发、多端运营是其他人想跟我们同代码运营,为了解决迅速上小程序的目标,这是别人要解决的问题,不是微信团队需要考虑的。
即便在内部,一开始我们的分工原则,也是微信相对中立,不会过多兼顾公司其他业务团队的需求。其他业务团队过来,也相当于微信的合作伙伴,我们没有任何强制捆绑措施帮助他们,他们必须证明自己拿出的是更好的解决方案,证明在平台上有更大价值。
问:有数据显示,目前小程序主要活跃在游戏与电商领域。B端还有很多其他行业,腾讯如何突破与之深度结合?
小程序团队:我们不认为数据是检验小程序好坏的唯一标准,事实上也不是最重要的标准。小程序无需下载,很多低频,但也是很好的应用。举个例子,最近一个同事在深圳机场办临时身份证,小程序一扫就可以办理。这个产品频率有多高?但有价值。